Wix Editor 与 Wix Studio 深度对比:从入门到专业的建站选择指南
- Lynn

- 6月24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已更新:6月28日
前言:建站工具的「苹果与橙子」之争
当 Wix 同时推出面向大众的 Editor 和专业级的 Studio 时,不少用户陷入了选择困境。这两款工具如同「苹果与橙子」—— 看似同属一个品牌,却服务于截然不同的用户群体。本文将从核心定位、功能差异、适用场景等维度,为你拆解这两款工具的本质区别,助你找到最适合的建站方案。

一、核心定位:大众 DIY 与专业定制的分野
1. Wix Editor:零基础也能驾驭的「全能型选手」
Wix Editor 是为小企业主、个人创作者和非技术用户打造的「傻瓜式」建站工具。它以「极简操作 + 丰富模板」为核心卖点,无需代码基础,通过拖放功能和 900+ 预设模板,让用户在短时间内搭建出美观的网站。其内置的 AI 建站功能更是「懒人福音」—— 回答几个问题,AI 就能自动生成符合品牌调性的完整站点,适合需要快速上线的场景。
2. Wix Studio:专业团队的「创意放大器」
Wix Studio 则是为设计机构、自由职业者和企业级客户量身定制的「专业工作台」。它打破了模板限制,支持像素级设计和复杂交互效果,允许设计师通过自定义 CSS、动画逻辑和响应式 AI 实现高端视觉体验。更重要的是,它强调「协作与规模化」—— 支持多项目管理、实时团队协作和客户反馈系统,适合需要为多个客户交付定制化站点的专业场景。
二、功能对比:从「够用」到「极致」的跨越
1. 设计能力:模板驱动 vs 自由创作
维度 | Wix Editor | Wix Studio |
设计自由度 | 基于模板修改,适合标准化页面布局 | 支持像素级设计、自定义动画和交互效果 |
响应式适配 | 自动适配移动端,基础响应式功能 | 响应式 AI 智能优化,支持自定义断点 |
动态元素 | 基础动画、视频背景 | 复杂交互动画、动画光标、过渡特效 |
第三方工具集成 | 500+ 应用市场,一键安装 | 支持 Figma 设计导入,开放平台能力 |
2. 协作与管理:单人作战 vs 团队协同
Wix Editor:适合个人或小团队独立管理,功能聚焦于「快速建站」,缺乏多人协作和版本控制工具。
Wix Studio:内置「统一工作区」,支持设计师、开发人员和客户实时评论与反馈;「内容模式」允许客户修改文本而不影响设计,版本控制和资产库管理工具提升团队效率。
3. AI 能力:辅助建站 vs 智能优化
Wix Editor:AI 建站、文案生成、SEO 优化等基础功能,帮助用户降低操作门槛。
Wix Studio:除基础 AI 外,新增「响应式 AI」自动适配全设备,VS Code 中的生成式 AI 模型可辅助编写定制脚本,提升开发效率。
三、适用场景:你的需求决定工具选择
选 Wix Editor 的三大场景:
中小企业快速建站:花店、咖啡馆、个人工作室等需要简单展示型网站,追求「快捷上线」的效率。
电商与轻量级业务:利用内置的电商工具、预订系统和支付功能,快速搭建在线商店或服务预订平台。
非技术用户的创意表达:博主、艺术家通过拖拽模板和 AI 工具,轻松打造个人作品集或博客。
选 Wix Studio 的三大场景:
设计机构批量交付:为多个客户定制高端品牌网站,需要统一管理项目和资产。
企业级复杂需求:跨国公司官网、交互型产品展示页,需支持动画、多语言适配和深度集成。
开发团队协作:设计师与前端开发人员通过 Figma 导入 + 自定义代码协同工作,实现「设计即开发」。
四、实战案例:不同工具的成品差异
Wix Editor 案例:
Photographer Tong Qing :艺术家个人作品集,通过模板修改配色和布局,突出作品视觉效果。
SOK Battery:商城官网集成商品展示、文件下载、会员功能和支付功能,依赖内置电商工具快速落地。
Wix Studio 案例:
Valley & Summit Law:多语言企业官网支持实时协作翻译,响应式 AI 确保移动端浏览体验流畅。
五、Wix Editor 与 Wix Studio价格对比


六、常见问题解答
能否迁移网站?
不能直接迁移 Wix Editor 站点到 Studio(反之亦然),但可在新工作区同时管理两类站点,按需新建。
价格差异大吗?
Wix Editor 与 Wix Studio价格差距并不是很多,建议还是以两个编辑器的使用区别作为选择标准。
新手该如何入门?
建议从 Wix Editor 开始熟悉拖放操作和 AI 工具,若后续业务需要定制化设计,再切换至 Studio 进阶。
结语:选择工具的本质是匹配需求
Wix Editor 与 Wix Studio 并非「优劣之分」,而是「场景之别」—— 前者是「大众市场的瑞士军刀」,后者是「专业领域的精密仪器」。无论是个人创作者追求高效,还是设计团队渴望创意突破,明确自身需求,才能让工具真正成为业务增长的助力。


留言